WFU

2023年7月31日

真真假假話貂蟬

貂蟬到底有多美?這個問題實難回答。

回顧影視史所出現的貂蟬們,如劉亦菲、古力娜扎、董璇、陳好、利智等等,這些女演員或有仙氣逼人、翩若驚鴻,或有五官深邃、婀娜多姿,不一而足,但哪一個更符合《三國演義》對於貂蟬的人設呢?


貂蟬現身於《三國演義》第八回、第九回,寫的是貂蟬為報王允之恩,施展美人計,獻身迷倒了董卓、呂布,而這二人在當時乃是最富權勢、武力者,連袁紹、曹操等十八路英雄豪傑,均無法挽救漢室之傾頹。相較之下,年方二八的貂蟬憑一己之魅,手到擒來,美貌之外更兼具聰慧與膽識。

熟悉三國的讀者,必定曉得歷史並無貂蟬,她的人物原型來自陳壽正史《三國志・呂布傳》:「卓常使布守中閣,布與卓侍婢私通,恐事發覺,心自不安。」該侍婢不僅無名無姓,甚至私通武將,與貂蟬之形象天壤之別,何以羅貫中能妙筆生花?這一直是我十分好奇的事。

等我接觸三國學之後,才發現早於羅貫中之前,已有不少話本、民間戲曲、傳說對於貂蟬的身世、故事進行了相關補述。比方說,元代《三國志平話》中,貂蟬乃是呂布之妻,因戰亂而失散,流落到王允宅邸。某日貂蟬於王府後院燒香,祈求夫妻團聚,王允撞見後,便藉貂蟬來施展美人計,成功使呂布誅殺董卓。爾後雖然夫妻團聚,呂布卻「每日與貂蟬作樂」,荒廢正事,導致自身之覆滅。可見在元代平話的版本中,貂蟬不僅為王允施計之傀儡,甚至也被賦予了「紅顏禍水」的形象。

到了《三國演義》之後,美人計的情節繼續沿用,但貂蟬的人設卻有了極大的轉變,平話裡的貂蟬燒香,乃是祈求夫妻團聚;演義裡的貂蟬,卻是為報王允養育之恩,孤身涉險,代王允誅亂臣除賊子,呈現出犧牲自我,完成報恩的「女將軍」(毛宗崗語)形象。同時刪去了貂蟬為呂布之妻的身份設定,改為自幼選入王府,教以歌舞,王允以親女待之。事實上,羅貫中將「貂蟬故事」從小我的兒女私情,上升到大我的國家大義,符合了《三國演義》整本書所彰顯的儒家意識形態,至於貂蟬作為一個女性的內心情感狀態如何、最後的下落如何,均非描寫之重點。這亦是羅貫中撰寫三國女性一貫的基調,譬如孫尚香、大小喬、糜甘二夫人等等,均服膺在男性英雄的價值之下,這是時代之因,倒不必以女性主義之角度給予苛責。

有意思的是,縱使《三國演義》已是中國小說四大奇書,被世人奉為經典,但後世小說家對於三國故事的改編,仍舊樂此不疲,他們也不甘於羅貫中所訴說的「貂蟬故事」。比方說,貂蟬面對當朝最具權勢的王允、董卓、呂布三人,其情感如何產生與變化?這可是羅貫中沒有、不願或來不及處理的細節。南宮搏《貂蟬》(1952),掌握了讀者對於貂蟬人物的喜愛與好奇,在情節安排上雖是跟在《三國演義》後亦步亦趨,但他花費不少篇幅挖掘、建構貂蟬的內在情感,這是三國故事的改編史上,頗為罕見。南宮搏筆下的貂蟬年輕無知,卻崇拜英雄,一開始雖假意與呂布周旋,最後卻假戲真作,迷失於英雄柔情,而面對董卓卻又迷失於他的權勢與榮華富貴之中,不可自拔。最後東窗事發,貂蟬才驚覺自身乃王允的魁儡,遂自殺而亡。縱使結局粗糙,不過南宮搏為貂蟬塑造了一個從不迷到迷,再從迷到覺醒的情感歷程,從「女將軍」脫胎成為擁有七情六慾的一介「凡人」,如此書寫樣態其實更親近現代讀者,自然也扭轉了《三國演義》人設「扁平化」的傾向。

「貂蟬」也不只如此了,近現代的影視、動漫、電玩等媒體,處處有貂蟬的倩影,人設也各自不同。例如在香港號稱「少年鄭問」的陳某《火鳳燎原》之中,貂蟬竟是喪失性別的第三性刺客;而我多次在小學演講三國的經驗裡,不少孩子們眼中閉月羞花的貂蟬,乃是一介控場的法師,其技能乃是冰爆術、凝霜術、暴風雪,貂蟬已是著名手遊裡的狠角色,在遊戲裡她與呂布乃是一對神仙眷侶。

這些大概是羅貫中始料未及的吧?

尤其在當代追求IP小說改編的浪潮之中,誰能從正史、傳說、歷史小說中找到人物、情節的破口,從而進行創造性的詮釋與新編,說出一個好故事,才有機會成為暢銷作品。

誰會是繼《三國演義》後的下一本奇書,這是我更加期待且好奇的事。